经院的“馒头王”——王立新

发布者:后勤集团发布时间:2019-12-31浏览次数:10

“借问馒头何处有,路人遥指七品居”。湖北经济学院的美食品种繁多,可最令师生们念念不忘的,却是七品居食堂的老面馒头。“这个老面馒头味蛮正”,这句话是广大师生的共识,也是他最引以为豪的一句话,他就是七品居食堂白案组组长,人称“馒头王”的王立新。年逾50岁的王师傅,从17岁时起就在高校食堂的白案组做面点,看似简简单单的一个馒头,背后却是一位老师傅33年如一日的坚守和付出。

【十年一剑,持之以恒】

1983年,年仅14岁的王立新为了分担家庭重任,初中刚刚毕业就去餐厅做了厨师学徒,开始学习面点制作。3年学徒时光,王立新勤于学习、精益求精,不断提高自己的面点技术,从全手工到人与机器的密切配合,他掌握了各种中式面点的制作技巧。1986年,17岁的王立新开始在高校食堂工作,2007年到湖北经济学院食堂白案组任组长,至今已十二年。王师傅说,当时家里条件不好,还有三个弟弟妹妹,自己作为大哥,想让弟弟妹妹能多读点书,于是走上了学厨艺的道路,没想到这一干,就是三十几年。

从小的生活经历,让王师傅养成了不言不语、淳朴善良、闷头做事的踏实性格。认识王师傅的人都说他话不多,做事情却非常认真,特别是他经手做出的每一个馒头,都力求完美。“做食品要讲良心”,要做出一个蕴含“工匠精神”的老面馒头,最忙碌、最辛苦、最繁琐的那一部分总是藏在“水面之下”:从“和面、打碱、压面、搓条、揪剂子”到“醒发、蒸制”,表面上看起来很稀松平常的工序,实际上隐含着很多门道。和面和到什么程度、碱放多放少都直接关乎馒头的口感与味道。

食堂的馒头,不仅要口味良好,还要绝对健康卫生,因此在制作时不能有一点偷懒和投机取巧的心思,所有的工序必须严格执行、一丝不苟。“新式馒头发酵方法更为省时省力,但是却失去了老面馒头的风味和口感”,所以,王师傅坚持用老工艺、老方法制作校园食堂的馒头,是三十年如一日对传统美食工艺的无言坚守。也正因如此,一个简单朴素的老面馒头,可以在种类繁多的校园烹饪技能比武大赛上斩获一等奖。

“顾客是一面镜子,食品制作是认真还是敷衍很快显形”,十几年来,王师傅精湛的馒头技艺,就是这样一点一滴打磨出来。“够筋道、有嚼劲”,他的老面馒头不仅受到学生、教职工的一致好评,甚至还引得校外人员慕名前来,请求校内人员代为购买。所以,原来不限量供应的老面馒头,现在也无奈地改为每人每次最多只可购买10个,“馒头王”的称号也因此声名远扬。

【见素抱朴,以岗为家】

2014年食堂实行分组核算以来,王立新所在的大白案组就面临着一个艰难的选择。馒头是一个工作量大,却完全没有利润可言的品种,但作为基本保障的主食供应又必不可少。没有利润的品种谁都不情愿做,但是师生们的刚需总要有人来承担供应,谁来担负这一重任?为了满足师生的需求,王师傅主动接过这个烫手的山芋,他亲自动手,多花时间,比同事们起得早,走得晚。美国著名篮球运动员科比曾说,他的成功是因为每天都看到洛杉矶凌晨4点的太阳,而王师傅则比他更早。虽然食堂白案规定的上班时间是凌晨4:30,但是由于老面馒头的制作工艺复杂特殊,所以王立新坚持每天提前一个半小时到岗。

为了方便工作,王师傅不顾简陋的环境,把他的住所搬到了食堂二楼的值班室。凌晨2:30闹钟准时响起,王师傅立即起床,简单洗漱、换上工衣后出门。当整个城市还沉睡在梦乡里时,王立新已经在七品居后厨白案间开始了一天紧张而忙碌的工作。在这一个半小时里,偌大的白案间里通常只有王立新一个人忙碌的身影。等到其他白案同事上班时,他已经为师生们准备了700-800个老面馒头,而在这之后顾不上休息,他还要和同事一起制作完成十余种受师生欢迎的白案品种,开餐后他又要去窗口服务,将美味的早餐亲手送到师生的餐盘上。

最为难能可贵的是他无怨无悔朴实无华的坚守这十二年来价格从未上涨、一直是四角钱一个的老面馒头。从小担起家庭重任的王师傅心疼家境贫寒的孩子,想让他们在最好的年华在美丽的校园里奋斗出自己的未来,所以王师傅不愿因为自己的收入而提高面点的价钱。他说:“有的孩子是贫困生,要让他们都能放心大胆的吃饱吃好”。在利益面前,王师傅舍弃了自己的利益,不怕苦、不怕累,不忘初心、甘于平凡,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劳动而不计回报。

【爱岗敬业,甘于奉献】

王立新坚守在最平凡的岗位十二载,没有产生丝毫的怠倦,将艰苦朴素、认真勤劳铭记于心、付之于行。他总是认真细致、苛求完美地完成自己的每一项工作。食堂里的每一样食材、每一件工具,都要干干净净,绝不马虎,同时在工作和生活中都坚守着勤俭节约、爱惜粮食的美德。作为白案组的组长,他以同样的标准来要求所有的白案工作人员,真正地做到高标准、严要求。在他的带领下,白案组的师傅齐心协力,将食堂白案品种的质量和安全做到极致。

王师傅会认真翻看食堂门口的意见簿,根据同学和老师们的意见和建议来改善和创新各类花色品种,也时刻注意开餐供应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在多年的实践中,王师傅带领白案组共同努力,创新了校园食堂早餐种类,做出了多种多样的创新面点:紫薯味的包子、橄榄菜花卷等等。原本普通单调的食堂早餐,现在却常常出现让同学们惊喜的新品种,使得清晨上课更多一分活力。

王师傅带领的七品居白案组,不仅在开学期间辛勤工作,为了保障节假期留校师生和老师家属的学习和生活,每年的寒暑假也照常开放,不论天气多么恶劣,甚至春节期间,早起的校园师生和教职工也能吃到七品居里热腾腾的馒头、包子。王师傅每年都会带头留校,以身作则,为留校学习工作的同学和老师们制作早晚餐的面点。“民以食为天”,食物可以饱腹,更可以暖心。简简单单的饮食,在校园生活中却时时给以离家千里的学子以心灵慰藉。2010年至2013年,王师傅为了保障食堂供应,坚守岗位,连续三年未回家过春节。不舍家人,更放不下校园里的工作。让校园人过好年,讲良心,讲爱心,这是一个餐饮后勤人最简单也最热忱的心愿。

十几年来,王师傅在经院白案组默默付出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常年在面点间工作的王立新,因粉尘环境导致了耳疾。2015年,王师傅因耳疾住院动手术,手术后医生千叮万嘱至少休息15天以上,但王师傅想到校园里师生还惦记着他的馒头,害怕早晚餐没有很好地供应,就忍不住要提前回学校工作,最后,他不顾家人劝说,仅休息了8天,就坚持到岗工作。作为一个校园后勤人,王立新把校园师生当作自己的亲人,尽力为他们带来温暖。他的勤勉精神极大地影响了全校后勤人,“最美后勤人”的精神源源不竭地传承给后继者,他们把“高质量、优服务、保安全”作为食堂工作的一切出发点和落脚点。

【精神传承,共筑家园】

如今,年逾50的王师傅仍然奋战在七品居白案组一线,仍然坚持着早出晚归的工作时间,为校园师生提供最朴实也最可贵的老面馒头。他带领的白案组早已习惯了迎接清晨最勤学的学生、晚上最晚归的同学,王师傅心中有中华民族最优秀的美德:勤劳、善良、舍己为人,乐于在平凡而艰苦的岗位上默默奉献。

也许大家从馒头档口路过,感觉只是一个习以为常的地方,每天都是一个样子,没有什么波澜。但是后勤保障工作中,在任何情况下,确保不出波澜才是最难能可贵的。王立新披星戴月的坚持,用四千多个清晨,默默付出,风雨无阻,无私奉献,表达着对经院师生最深沉的爱。我们是平凡的后勤人,做的也是普通的后勤保障工作,没有什么惊天动地、可歌可泣,但这些普通日常的工作,背后却是后勤人奉献的点滴,“一个普通的老面馒头”,是每一个默默奉献的后勤人的缩影,也是后勤人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的赤子之心。

美丽的经院有优秀的老师,有青春活力的学生,还有一批永远奉献在一线岗位上的最美后勤人,将最美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校园的后勤事业,只为心中最朴素的情怀。